卵巢癌是怎么引起的

卵巢癌,是卵巢恶性肿瘤的统称,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一起并称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卵巢上皮性癌,占85-90%,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如浆液性囊腺癌(占上皮癌的75%)、黏液性囊腺癌(占上皮癌的20%)、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占上皮癌的2%)。

卵巢癌病因尚不清楚。过去认为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生发上皮来自原始体腔上皮,具有分化为各种苗勒上皮的潜能,向输卵管上皮分化,形成浆液性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癌;向宫颈黏膜分化,形成黏液性肿瘤,如黏液性囊腺癌;向子宫内膜分化,形成子宫内膜样肿瘤,如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但近年来,对上述经典理论提出质疑。目前有学者提出持续排卵的假说:持续排卵使卵巢表面上皮不断损伤与修复,修复过程中卵巢表面及其内陷的包涵囊肿上皮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诱发卵巢癌。5-10%卵巢上皮癌有家族史或遗传史,绝大多数遗传性卵巢癌和BRCA1、BRCA2基因突变有关,并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相关联。

临床上,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病变不易发现,目前也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卵巢癌筛查方案。对于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HOCS)的家族成员,目前可行预防性卵巢切除,降低卵巢癌的发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