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捞干货
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捞干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捞捞孩子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怎样教育好孩子?2、全职妈妈看的关于育儿的书籍,哪些比较适合?3、父母看过来,1岁左右的孩子该如何教育?4、父母必读的经典育儿书5、放纵孩子和逼迫孩子,哪个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怎样教育好孩子?
教育篇:
1. 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 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 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 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 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 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 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 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 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 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 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 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 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 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 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 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 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 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 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 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 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 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 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 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 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 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 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 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 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 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 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 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 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 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 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 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 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 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 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 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 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 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 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 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 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 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 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 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
1. 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 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 经常和孩子郊游。
4. 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 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6. 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7. 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 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 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0. 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1. 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 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13. 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
14. 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 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16. 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 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 只要与创作尘埃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19. 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 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 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2. 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23. 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 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性格。
24. 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 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
1. 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 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 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 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 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 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 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 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 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 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娱乐篇:
1.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
2.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 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全职妈妈看的关于育儿的书籍,哪些比较适合?
《辅食育儿电子》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93uo
《辅食育儿电子》作品简介:
早期教育就在于两个字:引导。家长做好自己该做的,至于孩子,只要家长付出了,孩子会给您答案的。顺其自然,千万不要刻意。
父母看过来,1岁左右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一岁的孩子的教育重在感官教育和亲子情感的培养。孩子在出生之后开始不断的建立起与这个世界的链接,对孩子来说,任何一个新鲜的事物的认识都是在增长他的智力。蒙特梭利的理论告诉我们,早期应加强对孩子各个感官的充分刺激,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神经元进行充分的链接。不断重复联系的脑神经网络让孩子更加的聪明。孩子在3岁以前,大脑的发育会达到成人的70%。而感官刺激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来源之一。
感官教育包括五官的刺激: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通过刺激这类的感觉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比如想发展孩子的语言,那就要从大量的听觉信息的输入开始,多跟孩子说话,给孩子介绍各种不同的事物,多给孩子听儿歌等等,这些都是听觉方面的刺激,味觉就是要让孩子多尝试各种各样的食物,刺激他的味觉神经,体会酸甜苦辣。视觉就是带他去看各种各样新鲜的东西,视觉教育最好的教育场所就是超市,我会经常带孩子去超市认识各种物品,包括每样物品的作用,颜色、形状、材料等等。也可以带他去公园里面认识不同的植物等等。触觉和嗅觉就是让孩子多摸,多闻。摸不一样材质的东西,冷的热的粗糙的细腻的,让其充分感受物品的各种触感。多闻让孩子闻各种各样的味道,包括水果的,鲜花的、蔬菜的等等。
另外幼儿早期教育对于情感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点,可以关注我,具体给您展开解答。
—————————————————————
二宝妈:家有二宝,蒙特梭利中级教师、多家平台育儿专栏作者,自媒体人。
想要了解更多孩子在成长中的秘密,关注微信公众号:二宝妈育儿经,微信ID:erbaomayuer
关注我!可向二宝妈提问,并获得即时解答,再送你一本独家育儿经!
父母必读的经典育儿书
《馨妈育儿百科》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 6yne
《馨妈育儿百科》 初为人父人母,除了因孩子的降生所带来的喜悦之外,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每个父母都想做称职的爸妈,想给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优秀的人。但是,每当面对孩子的哭闹,不好的行为,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时,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那么新人父母学好育儿课程的重要性可显而知。
放纵孩子和逼迫孩子,哪个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如果能不逼孩子,他就很优秀,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放弃“咆哮式”和“打压式”的育儿方式。但话虽说如此,仍有很多家长不知足,因为在他们眼中,优秀的孩子理应变得更优秀,孩子就像海绵的水,挤一挤,总能榨干水分捞出“干货”,方便成才。
这部分家长认为,不逼孩子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他有多优秀!能逼迫孩子走向成功的家长,才是负责的家长。
而另一部分家长则秉持“自由生长”的原则,对孩子实行放养政策,放任孩子去疯、去闹,按自己的方式安排学习和生活,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养出阳光、健康、心灵充盈的孩子。因而极少主动干预孩子的人生走向,更习惯作壁上观。
这部分家长是“放任派”,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较为松散,颇有些“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意味,认为放手才能让孩子走的远。
两种风格迥异的教育方式,到底谁对谁错呢?
争议:教育孩子应“随本心”还是“被逼迫”
在“被逼成才”这块儿,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朗朗。朗朗的父亲郎国任为了儿子练琴辞去公职,用非人的打压方式让朗朗练琴,这位天才少年的童年时光,完全是在练琴中度过,练不好就要挨打,没有其他选项。
朗朗9岁时,郎国任误以为儿子贪玩误了练琴,勃然大怒的他甚至扔出狠话:要么跳楼,要么吃药!有一次,朗朗的妈妈早已定好了去北京的车票,但因为郎国任认为朗朗对妈妈的依恋会耽误练琴,因而严词拒绝了。
尽管看上去十分残酷和极端,但郎国任和儿子朗朗成功了!逼迫孩子,将其最大的天赋“压榨”出来,对其潜能开发到极限,不少人被这个励志家庭故事所感动。
但更多人在纷纷竖起大拇指后也表示,个例不可复制,这种逼迫出天才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人,对整个家庭的过度牺牲也不敢苟同,不提倡,只默默点赞。
比起朗朗被逼练琴的残忍,这样教育孩子未尝不是另一种残忍,只不过更隐蔽,不易被察觉,等到发现时已经后悔莫及。
分寸拿捏不当,孩子易形成两种“缺陷人格”
其实现实中很多家长都是“两手一起抓”,有放任教育的影子,也有逼迫成才的时候。每种教育方式都不是固定的,而要根据孩子量身定做,还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加以改良。放任还是逼迫,就看家长分寸拿捏得如何。
教育分寸拿捏不当,就容易让孩子形成两种“缺陷人格”,一定要引起注意。
逼迫型教育,孩子被压迫得越深,反弹得也更严重,一旦这根弹簧失控,孩子就会彻底被压垮,丧失了学习动力和前进方向,形成唯唯诺诺、屈从型人格。
放任型教育,只给自由不加以管束的话,孩子会恣意长成,规则意识差,缺乏规划性和自律性,形成自由散漫、任意妄为的人格。
逼迫型教育的家长倾向于严师,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全方面的把控,不允许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但孩子长期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内心往往也很压抑,焦虑,亲子间关系紧张。
放任型教育的家长更像朋友,可以和孩子无话不谈,任由孩子自主发挥,几乎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指手画脚,但伴随这种松散教育的代价,也是孩子需要后果自负,因为这是娃“自行决定”的事情,家长反倒推得一干二净。
过度放任的孩子,成为被骄纵的一代,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不考虑后果。儿童时期亲子关系肯定是非常融洽的,但如果被一味纵容,毫无原则的话,孩子容易走向歧途,而亲子关系也面临被“反噬”的结局。
“逼迫”还是“放任”,家长要如何选择?
先来分享一下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还是那句话,是逼迫还是放任,关键看家长如何掌握其中的“度”。无论哪种教育方式,都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家长严苛,是为了孩子先苦后甜,不要让将来一事无成的孩子,来折腾曾经放任自流的父母。家长放任,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不要被眼下繁杂的作业和巨大的压力压垮,而成为正向生长的幼苗。
放任还是逼迫,主要看孩子本身!!!
这颇有些因材施教的意味。也就说,如果你的孩子能力尚有开发空间,而努力程度还远远未达到,那不妨就“逼迫”他一下,看他有无上升到90分的可能。
相对的,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了,再多做一道题都属于吃力的范围,而且能力水平也已经很高了,甚至接近他的极限了,这种情况下逼迫教育就是在透支孩子的身心健康,大可不必。
逼迫型教育,适用于能力尚有开发空间,且孩子本身自律性差,缺乏方向感的孩子,家长鞭策一下能前进一些,稍有松懈就放松的被动型孩子。即使是这样的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等他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自己积累了很多办法之后,家长也要给其“放任”的空间,让孩子尝试自我突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放任型教育,主张在学习之外,鼓励孩子掌握其他的生活技能,或者能带着孩子旅游、运动等,在紧张之外有能呼吸自然空气的机会,让孩子在重压和放松之间找到平衡点。放任教育不是放纵,对于原则底线的问题,家长一定不能松懈。主张张弛有度,严肃活泼。
朗朗有一次右手小指突然剧痛,医生诊断说是过度疲劳所致,朗朗被迫休息,并开始在妈妈的引导下尝试接触钢琴以外的世界,结果很好。朗朗对妈妈说:“妈妈,我现在才知道,就算没有钢琴,我也能过得很好。生活是一个平衡体,它像一架钢琴一样,必须有很多不同的音阶才能弹出完美的曲子,而不能只由一个单一的琴键构成。”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放任还是逼迫,不在乎形式,而关乎对象,你认为呢?
育儿捞干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捞捞孩子吧、育儿捞干货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下一篇 >>
网友留言